?透明拉鏈袋的生產工藝是一個融合塑料加工、精密成型與自動化組裝的過程,需經過多個環節的協同配合,以保證產品的密封性、透明度和耐用性。以下是其詳細生產流程:
?

一、原材料準備與處理
基材選擇與配比
透明拉鏈袋的主體材料多為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或聚酯(PET)等透明塑料顆粒,需根據產品用途(如食品級需符合 FDA、GB 4806 等標準)選擇對應的原料。
若需增強韌性或耐寒性,會添加少量助劑(如增韌劑、抗氧劑),按比例混合均勻。
原料需經過干燥處理(尤其 PET、PP),去除水分(避免成型時產生氣泡),干燥溫度通常為 60-80℃,持續 2-4 小時。
拉鏈原料準備
拉鏈部分多采用 PE 或 PP 材質,單獨配料(可能添加色母粒制成彩色拉鏈,如白色、藍色),確保與袋體材料的相容性,避免后期熱合時開裂。
二、薄膜擠出成型(制袋主體)
通過吹膜機或流延機將塑料顆粒加工成透明薄膜,這是決定袋體透明度和強度的關鍵環節:
吹膜工藝(適用于 PE 等軟質材料):
塑料顆粒經螺桿加熱熔融(溫度 150-200℃,依材質調整),通過環形模頭擠出成管狀膜泡。
向膜泡內通入壓縮空氣,使其膨脹拉伸(吹脹比 1.5-3 倍),經冷水環冷卻定型。
牽引輥將薄膜牽引、展平,卷取成筒狀薄膜(厚度通常 0.03-0.15mm,根據承重需求調整)。
流延工藝(適用于 PP、PET 等硬質材料):
熔融的塑料通過平模頭擠出,直接流延到冷卻輥上快速冷卻定型,形成平整度更高、厚度更均勻的薄膜,透明度優于吹膜產品。
三、拉鏈成型與預處理
拉鏈分為單軌拉鏈(普通密封)和雙軌拉鏈(加強密封),通過拉鏈擠出機單獨成型:
拉鏈原料熔融后,經專用模具擠出成條狀拉鏈(含凸軌和凹軌),冷卻后切割成對應長度。
部分拉鏈需進行表面處理(如電暈處理),增強與袋體薄膜的熱合附著力。
四、印刷(可選環節)
若需在袋體表面印刷圖案、logo 或文字(如品牌標識、產品信息),采用凹版印刷機或柔性版印刷機:
印刷前薄膜需電暈處理(增加表面張力,確保油墨附著)。
食品級包裝需使用環保油墨(如水性油墨、UV 油墨),避免遷移污染。
印刷后經烘干(溫度 40-60℃)固化油墨,避免蹭臟。
五、制袋與拉鏈組裝
通過全自動制袋機完成袋體成型與拉鏈焊接,核心步驟包括:
薄膜放卷與對折:
印刷后的薄膜(或未印刷的透明膜)經導向輥對折(形成袋體兩側邊),若為自立袋,底部需預先折疊成 “風琴狀” 結構。
拉鏈熱合:
機器將拉鏈的凸軌和凹軌分別對齊并壓合在袋體開口處的內側,通過熱壓模具(溫度 120-180℃)加熱,使拉鏈與薄膜熔接為一體(熱合寬度 2-5mm,確保密封不滲漏)。
側邊與底部熱合:
對折后的薄膜兩側邊通過熱封刀加壓加熱(溫度略高于拉鏈熱合),熔接成密封邊;自立袋底部同時熱合定型,形成可站立的底座。
切割與分切:
連續成型的袋體經切刀按設定尺寸(如 20cm×30cm)切斷,自動堆疊成單包,部分設備可同步完成圓角切割(避免邊角鋒利)。
六、質量檢測與后處理
抽檢項目:
密封性:通過負壓測試(將袋內充氣后浸入水中,觀察是否漏氣)或稱重法(裝水倒置 1 小時,檢查滲漏)。
拉鏈強度:測試開合次數(通常要求≥500 次無損壞)、剝離強度(≥3N/15mm)。
外觀:檢查薄膜是否有氣泡、雜質,印刷是否清晰,熱合邊是否平整無焦糊。
包裝入庫:
合格產品經計數、裝袋(或裝箱),避光儲存(防止紫外線老化),等待出廠。
七、特殊工藝(按需添加)
自立袋底部成型:通過專用模具將底部薄膜折疊熱合,形成三角形或方形支撐結構,實現自立功能。
異形袋加工:使用激光切割或定制模具,制作圓形、心形等特殊形狀,需在切割環節調整參數。
防靜電處理:用于電子元件包裝的透明拉鏈袋,會在薄膜成型時添加防靜電劑,或后期噴涂防靜電涂層。
工藝核心要點
溫度控制:各環節加熱溫度需與材料匹配(如 PE 熱合溫度低于 PP),過高會導致材料降解,過低則密封不牢。
熱合精度:拉鏈與袋體的對齊偏差需≤0.5mm,否則會影響密封效果。
薄膜厚度均勻性:偏差超過 ±5% 會導致局部強度不足,易破損。
透明拉鏈袋的生產工藝需兼顧效率與精度,自動化生產線(如從吹膜到制袋一體化設備)可大幅提升產能,適合批量生產;小批量定制則可能采用半自動設備,人工輔助拉鏈定位,成本相對較高。